当前位置: 首页 > IT解答 > 我国首台12路载波电话机在昔日传奇中崛起

我国首台12路载波电话机在昔日传奇中崛起

发布时间:2024-08-02 05:18:21 作者:001资源网 阅读:0次

1958年8月,上海市长途电话局陈奕匡、张礼修等参考引进的苏联设备,制成“八一”型12路载波机;同年,邮电部上海器材厂何球、袁应龙、喻伯嘉、王惠琪、杨其干等研制出312-I型12路载波终端机样机。 除此以外,还有杭州的“东风”、北京的“银河”、广州的“越秀”、四川的“峨嵋”等型号先后问世。

我国第一台12路载波电话机于1958年8月试制成功

1915年,德国人K.W.瓦格纳和美国人G.A.坎贝尔各自发明滤波器,为载波电话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1918年,架空明线载波电话付诸实用。

1936年在同轴电缆线路上开通了12路载波电话;1941年在同轴电缆线路上实现了每对同轴管开通480路载波电话,70年代达到2700路以至10800路载波电话。

我国第一台12路载波电话机于1958年8月试制成功


中国于30年代开始在长途干线上采用载波电话。50年代后期研制成明线单路、3路和12路载波电话机;60年代初研制成对称电缆60路载波电话机,在北京、石家庄间开通使用;70年代研制成180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电话机、300路小同轴电缆载波电话机和960路微波载波电话机;80年代初期又研制成4380路中同轴和960路小同轴电缆载波电话机。

重磅提议:60年代前苏联计划建立OGAS,牵引网络崛起

1959年,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格卢什科夫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一个详细的计划——其目标是创建全国性的网络中心OGAS,以重整对苏联武装力量及经济的控制

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格卢什科夫于1959年提出创建全国性的网络中心OGAS

OGAS(俄语:Обще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ая система учёта и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英语:All-State Automated System,全国自动化系统)是一项苏联的全国性网络工程。项目开始于1962年,在1970年被认定没有继续资助的必要。苏联为了建立类似互联网的全国性网络,做出了一系列尝试,OGAS是其中之一,但这些项目最终均遭失败。

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格卢什科夫于1959年提出创建全国性的网络中心OGAS

OGAS的主要设计师是格卢什科夫。早在1959年,基托夫(Anatolii Kitov)就已经提出了用于改善经济计划制定的全国计算机网络,经济自动化管理系统(Economic Automated Management System),但这一提案被军方驳回,因军队不愿与民用经济计划者分享信息。

格卢什科夫提出的OGAS为三级网络结构:位于莫斯科的网络中心、约200个位于其他主要城市的中级中心以及约20000个位于经济重要部门的终端,这些计算机利用已有的电话设施进行实时通信。

同时各终端间也可互相通信。格卢什科夫进一步提出利用该系统废除纸币,改用电子支付的设想。因在1970年10月1日提出的经费申请遭到拒绝,格卢什科夫的计划未能付诸实践。

随后,在苏共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上,OGAS本有希望得到批准,但最后大会仅是决定继续拓展地方性的信息管理系统。格卢什科夫随后开始热衷于另一项网络计划,EGSVT,但最后该计划也未能得到批准。苏联的网络计划失败了,而美国人的ARPANET却取得了成功。

ARPANET的孕育始于1961年的Leonard Kleinrock的第一声呼喊

Leonard Kleinrock于1961年在他的论文《大型通信网中的信息流》中提出了ARPANET(最早的计算机网络之一)的想法。

1961年,Leonard Kleinrock提出了ARPANET(最早的计算机网络之一)的想法

扩展阅读:

伦纳德·克莱因洛克(Leonard Kleinrock)是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他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亨利·萨缪里工程与应用科学院的教授,他为计算机科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理论基础。作为互联网先驱,他在ARPANET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克莱因洛克(Kleinrock)于1961年7月在RLE季度进展报告中发表了有关数字网络通信的第一篇论文《大型通信网中的信息流》,他在196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想法。而后在1964年的著作《通信网》中发表了对数字网络的全面分析。

ARPANET全称是: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它是Internet的先驱。美国国防部下属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在20世纪60年代末资助了ARPANET的开发,其最初目的是通过电话线将五角大楼资助的研究机构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编程神器于1949年问世!

IBM 卡片编程电子计算器(CPC)于 1949年 5月推出,作为一种通用的多用途计算机,它是美国空间计划使用的第一台数字式计算机。

IBM卡片编程电子计算器(IBM CPC)于1949年5月发布

ibm卡编程电子计算器于1949年5月发布,是一种通用的通用计算机,旨在执行在标准80列打孔卡上编码的任何预定顺序的算术运算。

由于已经执行了操作,它还能够选择并遵循几个指令序列之一,并且它可以存储用于自编程操作的指令。

计算器由605型电子打孔机和412或418型记帐机组成。941型辅助存储单元是可选功能。组成计算器的所有单元均通过软电缆互连。

IBM卡片编程电子计算器(IBM CPC)于1949年5月发布

如果需要,带或不带941型的412或418型可以独立于其他机器进行操作。

它执行在 80列打孔卡上编码的预定的数学运算序列,以每分钟 2174次的速度进行数字加法运算。CPC 在开发美国陆军 Redstone 导弹(搭载第一颗美国卫星进入轨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渝ICP备20008086号-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linglingyihcn@163.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