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中国引领未来通信:国际首例6G外场试验网成功部署,奠定6G技术基石

中国引领未来通信:国际首例6G外场试验网成功部署,奠定6G技术基石

发布时间:2024-08-02 15:28:07 作者:001资源网 阅读:0次

近日消息,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北京邮电大学承办的“信息论:经典与现代”学术研讨会,不仅汇聚了工信部、科技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政府机构的高层领导,更有众多知名院士及信息通信领域的顶尖专家积极参与。

中国引领未来通信:国际首例6G外场试验网成功部署,奠定6G技术基石

会议围绕北京邮电大学张平院士及其团队在语义信息论方面的理论突破、语义通信的关键技术等内容进行研讨,并正式发布国际首个面向 6G 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外场试验网(以下简称“6G 外场试验网”)相关情况。

北京邮电大学介绍称,该团队的重要论文《语义通信的数学理论》发表在我国通信领域的顶级期刊《通信学报》,揭示了同义性是语义信息的本质特征,从同义映射这一核心概念出发,建立完整的语义信息理论框架,全面扩展了通信系统的理论极限。该论文提出的语义信息论,是对经典信息论的推广与超越,将成为现代语义通信的指导理论。

张平表示,在语义信息论指导下,团队提出了语义基物理模型、智简编码传输、模分多址等多项代表性的语义通信关键技术,搭建了国际首个面向 6G 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外场试验网。

该试验网验证了语义通信在 4G 链路上可以达到 6G 传输能力,语义信道容量突破了香农极限对通信系统的禁锢,在三项通信核心基础指标 (容量、覆盖、效率) 上均获得 10 倍的性能提升。上述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到实验验证的完整体系。

张平还称,该试验网的成功搭建,将为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提供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前期验证环境,降低 6G 研究门槛,形成贯通理论、技术、标准和应用的全产业链创新环境,促进跨领域创新合作。

中国完成北斗卫星探空系统全面比对,2025年底将迎来正式运营

近日消息,全国范围内共计120座北斗探空站实现了同日500百帕高度的第一批次气象数据的实时传输,所有站点的首批信息均成功上载至中国气象局的“天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此举象征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气象探测领域的平行对比应用正式迈入全面实施阶段。

中国完成北斗卫星探空系统全面比对,2025年底将迎来正式运营

平行比对,即在同一时段、同一区域内,采用 L 波段探空与北斗探空两种方式进行同步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对比分析。自 2022 年 8 月在广东气象部门启动北斗探空系统组网观测业务化试点以来,经过两年不懈努力,120 个探空站北斗探空系统建设全部完成,并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平行比对,气象探空系统升级换代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在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下简称“气象探测中心”)气象观测实时业务平台的大屏幕上,可以直观地看到两种探空系统的观测数据对比情况。

在时效性上,北斗探空上升段数据总体时效优于 L 波段探空数据;在数据质量上,以风速为例,点开任意一个探空站的数据对比界面,可以看到代表北斗探空数据的一条绿线和代表 L 波段探空数据的一条红线几乎重叠,偶有波动。“这意味着北斗探空数据整体准确,在细节上更加精准。”气象探测中心基地室副主任郭启云说。

此前,7 月 1 日,中国气象局启动全国第一批北斗探空平行比对工作。7 月 20 日,今年第 4 号台风“派比安”来袭,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区)气象部门利用北斗探空系统,与气象卫星、无人机、雷达等开展南海台风协同观测,北斗探空下降段观测资料填补了午后探空数据的空白,有力支撑台前线状对流的潜势以及登陆后台风强度的研判。7 月 24 日,今年第 3 号台风“格美”逼近福建沿海,浙江洪家、福建福州及广东各探空站开展北斗平漂探空,数据用于预报服务,为台风路径预报检验提供了支撑,发挥了良好效益。

2023 年,广东气象部门首次在数值模式、天气预报、卫星遥感等领域常态化应用北斗探空数据,借助精准的北斗探空数据,广东气象部门对台风“海葵”72 小时和 90 小时路径误差分别减小 3.94%、2.86%,72 小时降水预报准确率得到较大提升。

获悉,下一步,中国气象局将继续推进气象探空升级换代各项工作,预计到 2025 年底,我国将建成站间距 150 千米左右的地空物联网,北斗探空系统正式业务运行,实现气象探空系统升级换代。

国内游戏市场:超6成玩家去年游戏支出增长,PC平台占主导地位接近8成

近日,Niko Partners发布的一份权威报告显示,中国游戏市场的玩家行为正展现出新的趋势。据统计,到2024年,有超过60%的中国PC玩家在游戏上的花费相比前一年有所增加,其中19%的PC玩家表示他们的游戏支出增长率至少达到了30%。这一数据揭示了中国玩家在游戏领域的强劲消费力和市场潜力。

国内游戏市场:超6成玩家去年游戏支出增长,PC平台占主导地位接近8成

此外,报告强调PC依然是中国玩家首选的游戏平台,接近80%的PC玩家选择在Steam上消费并享受买断制或付费游戏,进一步稳固了Steam作为中国最大PC游戏发行平台的地位。

在游戏发现与观看习惯上,44%的受访玩家表示会观看游戏直播和电子竞技内容,其中大多数人偏好使用抖音平台。同时,45%的玩家通过短视频来发掘新游戏,这一现象在PC和手游玩家中尤为普遍,显示出短视频平台在游戏推广中的重要影响力。

国内游戏市场:超6成玩家去年游戏支出增长,PC平台占主导地位接近8成

值得注意的是,手游市场的小游戏领域亦取得显著增长,拥有约6.5亿活跃玩家,且超过三分之二的玩家频繁参与小游戏。

我国费米子哈伯德模型量子模拟器首次超越经典计算机,获《自然》盛赞

7月11日消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团队,包括潘建伟教授、陈宇翱教授、姚星灿教授以及邓友金教授等顶尖学者,日前宣布了一项震撼全球的成就。

我国费米子哈伯德模型量子模拟器首次超越经典计算机,获《自然》盛赞

他们携手打造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成功突破了传统计算机的限制,首次在费米子哈伯德模型体系内证实了反铁磁相变现象。

相关研究成果于 7 月 10 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费米子哈伯德模型是晶格中电子运动规律的最简化模型,被认为是可能描述高温超导材料的代表性模型之一,但其研究一直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方面,该模型在二维和三维下没有严格解析解;

另一方面,计算复杂度非常高,即使是超级计算机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数值模拟。

量子计算为求解若干经典计算机难以胜任的计算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案。国际学术界为量子计算的发展设定了三个阶段:

一是对特定问题的计算能力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随着美国谷歌公司“悬铃木”以及中国科大“九章”系列、“祖冲之号”系列量子计算原型机的实现,这一阶段的目标已达到;

二是实现专用量子模拟机以求解诸如费米子哈伯德模型这一类重要科学问题,这是当前的主要研究目标;

三是在量子纠错的辅助下实现通用容错量子计算机。

值得指出的是,理论研究表明,即使采用通用量子计算机也难以准确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因此,构建可以求解该模型的量子模拟机,不仅是理解高温超导机理的有效途径,也是量子计算研究的重大突破。

据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工作推进了对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理解,为进一步求解该模型、获取其低温相图奠定了基础,也首次展现了量子模拟在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胜任的重要科学问题上的巨大优势。

《自然》杂志审稿人对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该工作:

“有望成为现代科技的里程碑和重大突破(...which could become a notable milestone for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 major breakthrough)”;

“标志着该领域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marks an important step forward for the field)”;

“是实验的杰作,是期待已久的成就(…is an experimental tour de force. This is a long-awaited achievement)”。

该项研究获得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安徽省、上海市和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等的支持。

渝ICP备20008086号-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linglingyihcn@163.com

CopyRight©2003-201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377) All Right Reserved